抗击“非典”,互联网功不可没
资讯中心 http://www.weld21.com
2004-08-13 09:33

【eNews菁菁河边草 编译专稿】“非典”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作“21世纪的疾病”,除了政府、医学界及人们的努力外,互联网在对抗这一世纪疾病的斗争中也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首先,互联网早于医疗卫生机构给出关于“非典”的最全面报道,及时让全世界人们关注到“非典”的危险性。其次,互联网将研究“非典”的科学家、护理“非典”患者的医务人员和最广泛的民众以网络方式连接在一起。另外,人们在互联网上可以交流研究“非典”的成果,讨论诱发“非典”的原因,探讨治疗“非典”的方法,公布预防“非典”的措施,“非典”烙上了网络时代的印记。

  “非典”战役中互联网功不可没

   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的重病特别护理专家汤姆·巴克利通过互联网给同事们发送了与“非典”作战的第一手资料,当时威尔士亲王医院实际上已经被隔离起来。在上个月的一封电子邮件中,他写道:“威尔士亲王医院确认了145例‘非典’感染病例。新的病患(第一级接触者)极可能将他们的家人感染(第二级接触者),因为通过亲密的家庭接触感染上该病毒的可能性极大。医院范围内的病情发作看来已经受控,但是整个医院气氛非常紧张。”巴克利3月24日写道:“这种肺炎正在人群中传播着,感染人数与日俱增,需要第三家医院参与到诊治工作中来,谁也无法预见它还要肆虐到什么地步。”正是巴克利的这些邮件让全球范围的医学人士警觉起来,共同关注“非典”。

   越来越多的“非典”研究者通过邮件和网络交流信息、相互合作,这在10年前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巴克利关于威尔士亲王医院重病特别护理的报告在CCM-L(Critical Care Medicine List)网上得以广泛传播,CCM-L是一个针对重病特别护理技术的讨论列表,由匹兹堡医学中心临床医学教授大卫·克瑞彭于1994年建立。克瑞彭教授较早意识到“非典”的危害性并积极地发布“非典”的信息。“CCM-L可能是向外发布‘非典’信息最早的地方,”克瑞彭说,“开始的时候,巴克利的资料并未引起大家的注意,但当‘非典’侵袭多伦多的时候,这些邮件内容随即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开来。”

   一篇文章在历史悠久的《新英格兰医学周刊》上正式发表的周期通常需要8周时间,但是为了及时反映“非典”疫情的爆发,该周刊仅3月份就在其网站上发表了7篇文章。周刊的发言人凯伦·帕德森说这是该刊物对待“非常重要的文章”的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对“非典”疫情也十分重视,它在其网站上每天更新全球范围内被感染的人数,其高层认为这有助于分析家们掌握疾病爆发的过程。

   美国的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CDC)在其网站上了公布了许多关于“非典”的真实情况、对旅行的建议和国内感染情况的详细情况表。在多伦多,公共卫生部门也充分利用网络,将其塑造成一个能够面向数千人、及时报道各方动态且成本较低的有效媒介。多伦多公共卫生部门的代表玛丽·玛格丽特·克雷珀说:“通过互联网可以快速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发布的有关‘非典’最新信息,借助网络我们能够快速地连接到世界各地有‘非典’发生的地方。例如,通过网络我们可以及时了解中国的情况,不然使用其它方式就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从面向最广泛的公众方面来说,网络是耗资较小、效果较好的一种方式。我们通过网站共享所有的信息,市政府不必为此投入大量的预算。”

  互联网令人们精诚团结

   美国特拉华州某社区医院紧急抢救室医生狄安·多伯特称:“‘非典’因为互联网的存在而与众不同”。他说:“互联网是伟大的,特别是通过它,人们可以获得香港医务人员从第一线发出的信息,WHO或CDC公布的书面信息大部分都是先通过互联网向大众公布。”位于丹佛的科罗拉多州健康科学中心的微生物学教授凯萨尔因·霍尔姆斯同时也是一位病原体学者,他对WHO所做的工作评价很高,他说WHO成功地组织12个实验室和医院共同研究“非典”的起因,以防再次出现1918年因流行性感冒而导致2000万到5000万人死亡的悲剧。霍尔姆斯说:“WHO拥有一个专门的网站,通过这个网站,12个实验室可以共享各自每天的研究成果。”他还特别提到20年前研究AIDS病毒时医学界的竞争氛围,和现在共同攻关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80年代初期,各医疗研究机构极少公开数据和共享数据,而AIDS就出现在这个时期。通过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大家应该明白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人们应该合作。”

   互联上网的资源共享营造了一个空前合作的环境,所有人都在努力了解“非典”、寻找治疗“非典”的办法。霍尔姆斯说:“在我的人生经历中,还从未见过人们如此迅速地更新数据和观点,他们使用了能够从世界各地获得的任何一项技术,虽然此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非常大的危机。”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互联网在科学家们分析“非典”病毒的完全遗传密码时提供的帮助。4月12日,两支科研队伍宣布破译了该密码并将结果公诸于世,CDC立刻在它的网站上公布了“非典”病毒完整的核苷酸序列。 哈佛大学讲师,波士顿麻萨诸塞综合医院的外科医生亨利·尼曼研究过逆转录酶病毒,他说通常破译病毒的遗传密码需要数月的时间。“两个学术团队在短短两周时间内完成该项工作,速度史无前例地惊人。如果不是因为可以互通信息,两个团队同时攻克该难题是根本不可能的。信息的交互加速了科研的进展。”本月,尼曼启动了两个用以和同事们共享与“非典”相关信息的邮件列表,其中一个是焦点新闻报道,另一个是科学讨论。尼曼说:“虽然10年前也可以做这样的专题,但是实施起来相对困难些。因为当时同事中拥有电子邮箱的人很少。过去的作法是将新闻有选择地发布给特定的人群,但是网站的存在使得同样的新闻可以发布给尽可能多的人。”

页面功能 【推荐此文】【 】【返回首页】【关闭
:::行业信息:::
相关文章
·CNNIC发布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09-02)
·焊接产品营销的新渠道——互联网 (08-13)
·互联网与销售商之间到底应该是怎么一种关系...... (作者:王侠) (08-12)
·企业是航行在市场大海中的船,互联网是现代化的导航系统 (08-12)

版权所有:焊接21世纪-中国焊接器材网 技术支持:3w21.com